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菌室技术领域,种家制作尤其涉及一种家用无菌室用送风系统。用无用送
背景技术:
2.无菌室就是菌室为了防止病毒的交叉感染而专门划出的区域。通过提供一个正压的风系方法保护区域,提供隔离。种家制作无菌室一般用于肿瘤化疗、用无用送血液病化疗、菌室重度烧伤、风系方法干细胞移植以及器官移植等病人或具有传染病的种家制作患者。患者处于在一个空气清洁相对无菌的用无用送环境下,有利于病情的菌室恢复或有效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
3.目前,风系方法无菌室不仅仅存在于医院,种家制作现在很多患者就是用无用送居家设置简易的无菌室,但医院内的菌室无菌室的送风系统大多比较复杂,很难应用到家用无菌室内,因此设计一种家用无菌室用送风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无菌室用送风系统。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家用无菌室用送风系统,包括密封的无菌室,其特征在于,无菌室的任意侧板包括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通过若干支撑板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板之间形呈气道,所述内侧板上且位于所述气道的下部设置有进气孔,所述外侧板上且位于所述气道的上部设置有与气道连通的抽风机;
6.还包括设置在无菌室顶板上的层流罩,所述层流罩的进气端位于无菌室外侧,所述层流罩的出气端位于无菌室的内侧。所述层流罩通过设置在层流罩壳体上的外接板固定在无菌室顶板上。
7.无菌室一般通过底座、设置在底座四角处的立柱,两个立柱之间均设置有侧板,侧板上端通过无菌室顶板连接。
8.所述外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气道连通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内安装设置有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一般采用紫外线消毒灯。
9.所述层流罩包括矩形框体,所述矩形框体内部通过水平设置的密封隔板分开,所述矩形框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矩形口,所述矩形口位于所述密封隔板的上方,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矩形口的内侧设置有初效过滤器;
10.所述密封隔板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静压箱,所述静压箱的上端内嵌设置有风机,所述静压箱的下端外侧设置有高效过滤器且小端面紧贴所述密封隔板,所述密封隔板上设置有所述高效过滤器的安装孔;
11.所述矩形框体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高效过滤器的下方设置有均流膜,所述矩形框体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和静压箱之间具有间隔。
12.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矩形口的外侧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通过螺丝固定在矩形框体上。
13.所述静压箱与所述初效过滤器相对的一面为倾斜导板,所述倾斜导板的下端靠近
所述初效过滤器。
14.所述风机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静压箱上设置有风机安装孔,所述风机外壳上设置有安装在静压箱顶板上的安装板。
15.侧壁上且位于矩形口的内侧设置有放置初效过滤器的u型板,所述u型板的两个竖向部间隔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固定所述初效过滤器的挤压板,所述挤压板通过螺钉固定在侧壁上。
16.所述密封隔板上且位于所述高效过滤器的四角外侧均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顶盘,所述顶盘能够顶在所述高效过滤器的外壳上。
17.空气经过滤网、初效过滤器、倾斜导板、密封盖板和静压箱之间的间隔从风机处进入静压箱内部,然后经高效过滤器和均流膜进入无菌室。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侧板采用双层,部分夹层可以当做气道,减少了排气管的设置;配置有相应的层流罩,保证了无菌室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19.图1为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层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层流罩去掉顶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矩形框体切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矩形框体去掉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其中,附图标记为:1、无菌室;3、层流罩;5、抽风机;6、防护罩;7、支撑板;8、气道;9、气孔;101、侧板;102、无菌室顶板;103、立柱;104、底座;1011、内侧板;1012、外侧板;301、矩形框体;302、均流膜;303、过滤网;304、外接板;305、初效过滤器;306、静压箱;307、风机;308、u型板;309、挤压板;310、倾斜导板;311、密封盖板;312、高效过滤器;315、密封隔板;316、顶盘;3121、高效过滤器的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28.参见图1-7,一种家用无菌室用送风系统,包括密封的无菌室1,无菌室1的任意侧板101包括内侧板1011和外侧板1012,内侧板1011和外侧板1012之间通过若干支撑板7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板7之间形呈气道8,内侧板1011上且位于气道8的下部设置有进气孔9,外侧板1012上且位于气道8的上部设置有与气道8连通的抽风机5;
29.还包括设置在无菌室顶板102上的层流罩3,层流罩3的进气端位于无菌室1外侧,层流罩3的出气端位于无菌室1的内侧。层流罩3通过设置在层流罩3壳体上的外接板304固定在无菌室顶板102上。
30.无菌室1一般通过底座104、设置在底座104四角处的立柱103,两个立柱103之间均设置有侧板101,侧板101上端通过无菌室顶板102连接。
31.外侧板1012上设置有与气道8连通的防护罩6,防护罩6内安装设置有消毒装置。消
毒装置一般采用紫外线消毒灯。
32.层流罩3包括矩形框体301,矩形框体301内部通过水平设置的密封隔板315分开,矩形框体30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矩形口,矩形口位于密封隔板315的上方,侧壁上且位于矩形口的内侧设置有初效过滤器305;
33.密封隔板315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静压箱306,静压箱306的上端内嵌设置有风机307,静压箱306的下端外侧设置有高效过滤器312且小端面紧贴密封隔板315,密封隔板315上设置有高效过滤器312的安装孔;
34.矩形框体301的内壁上且位于高效过滤器312的下方设置有均流膜302,矩形框体301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板311,密封盖板311和静压箱306之间具有间隔。
35.侧壁上且位于矩形口的外侧设置有过滤网303。过滤网303通过螺丝固定在矩形框体301上。
36.静压箱306与初效过滤器305相对的一面为倾斜导板310,倾斜导板310的下端靠近初效过滤器305。
37.风机307对称设置有两个,静压箱306上设置有风机307安装孔,风机307外壳上设置有安装在静压箱306上的安装板。
38.侧壁上且位于矩形口的内侧设置有放置初效过滤器305的u型板308,u型板308的两个竖向部间隔设置有卡槽,卡槽内设置有固定初效过滤器305的挤压板309,挤压板309通过螺钉固定在侧壁上。
39.密封隔板315上且位于高效过滤器312的四角外侧均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顶盘316,顶盘316能够顶在高效过滤器的外壳3121上。
40.空气经过滤网303、初效过滤器305、倾斜导板310、密封盖板311和静压箱306之间的间隔从风机307处进入静压箱306内部,然后经高效过滤器312和均流膜302进入无菌室1。
41.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