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浅表层施肥或施药装置的制作方法-江南体育平台app_江南体育网页版_江南平台注册

文档序号:34131600发布日期:2023-06-09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体浅表层施肥或施药装置,种水置的制作属于水生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体浅


背景技术:

2.在水生植物的表层培养或水体藻类污染物处理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水体进行施肥或施药,施肥现有技术对水体施肥或施药是或施直接将肥料或药物直接喷洒到水体中,对于生长在浅表层水体的药装作物来说,直接将肥料喷洒到水体中,种水置的制作肥料会迅速溶解到水体中并快速沉降到水体下部,体浅因此施肥就达不到预估的表层效果;在处理水体藻类污染,如水华现象时,施肥需要将化学药物施加到水体表面,或施使得对藻类的药装增长起到抑制作用,然而化学药物也会迅速溶解并下沉,种水置的制作因此水体藻类处理的体浅效果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表层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浅表层施肥或施药装置,能够使肥料或药物缓慢的释放到水体浅表层,从而解决现有技术肥料或药物快速沉降到水体下部无法达到相应效果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体浅表层施肥或施药装置,其包括浮桶和药液桶,所述浮桶与药液桶均为轴线水平设置的圆柱体结构,所述药液桶固定在浮桶内部,药液桶顶部连接有与药液桶内腔连通的加药通道,加药通道从浮筒顶部穿出,加药通道的顶部为加药口,加药口上设有顶盖,所述药液桶的两端分别贴合在浮筒两端的内壁面上,所述药液桶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渗透块,渗透块从依次从药液桶、浮桶的端部穿出,渗透块的一端与药液桶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浮桶外的空间连通,渗透块为陶瓷或钛粉渗透过滤器,所述浮桶上设有进水口,所述浮桶的底部通过锚链连接有锚。
5.所述药液桶的端部固定在浮桶端部内侧面上,药液桶和浮桶共用端部侧面,浮桶两端的内侧分别固定有用于支撑渗透块的固定环。
6.所述渗透块采用圆柱体结构。
7.所述药液桶的直径为浮桶直径的60%
ꢀ‑ꢀ
95%,药液桶固定在浮桶内的底部。
8.所述浮桶的进水口上设有进水阀,进水口位于浮桶的下部;所述浮桶的上部设有排气口,排气口内设有排气阀。
9.所述顶盖采用尖端朝上的锥形结构。
10.所述浮桶的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扣环,所述锚链的上端固定在扣环上。
11.所述锚链采用铁环锚链或者柔性绳;所述锚采用铁锚。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把药物或肥料通过加药口投入药液桶,药物或肥料溶解到药液桶预先加好的水中,盖好上盖后将整个装置放入水中,将浮桶系上锚链和锚,锚链长度略大于施药或施肥肥水域的水深,锚抛入水底;通过调节浮桶内的水量,来调节整个装置的入水深度,以渗透块刚好全部没入水下为准。由于渗透块采用
多孔结构的陶瓷或钛粉渗透过滤器,药物或肥料遇水溶解后通过渗透块缓慢释的放到水体中;由于渗透块、药液桶和浮桶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浮力作用下,渗透块始终在水体浅表层,因此药液或肥料液能缓慢释放到浅表层水体中。本实用新型在对水体浅表层的生物施肥时,能够延长肥料的作用时间,有效的促进有益生物的生长;在处理水体表面的藻类污染时,药物作用时间长,不易沉降,水体浅表层的藻类能得到有效治理。
13.优选的,药液桶和浮桶共用端部侧面,可以将药液桶和浮桶一体加工成型,避免药液桶和浮桶之间出现空隙。
14.优选的,固定块用于固定渗透块,使渗透块更稳定,不易脱落。
15.优选的,在浮桶上设置排气口和排气阀,当进水口上的进水阀打开前将排气阀打开,便于浮桶内顺利进水。
16.优选的,加药桶上的锥形结构的顶盖使得加药桶不易积水。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水体浅表层施肥或施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的剖视图。
19.图中:1-浮桶,1.1-进水口,1.2-排气口,2-药液桶,2.1-加药通道,2.2-顶盖,3-渗透块,4-锚链,5-锚,6-扣环,7-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1.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水体浅表层施肥或施药装置的结构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水体浅表层施肥或施药装置,所述浮桶1与药液桶2均为轴线水平设置的圆柱体结构,所述药液桶2固定在浮桶内部,所述药液桶2的直径为浮桶直径的60%
ꢀ‑ꢀ
95%,药液桶2固定在浮桶1内的底部。
22.药液桶2顶部连接有与药液桶2内腔连通的加药通道2.1,加药通道2.1从浮筒1顶部穿出,加药通道2.1的顶部为加药口,加药口上设有顶盖2.2,所述顶盖2.2采用尖端朝上的锥形结构。所述药液桶2的两端分别贴合在浮筒1两端的内壁面上,所述药液桶2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渗透块3,渗透块3从依次从药液桶2、浮桶1的端部穿出,渗透块3的一端与药液桶2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浮桶1外的空间连通,渗透块3为陶瓷或钛粉渗透过滤器,所述浮桶1上设有进水口1.1,所述浮桶1的进水口1.1上设有进水阀,进水口1.1位于浮桶的下部;所述浮桶1的上部设有排气口1.2,排气口1.2内设有排气阀。所述浮桶1的底部通过锚链4连接有锚5。所述浮桶1的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扣环6,所述锚链4的上端固定在扣环6上。所述锚链4采用铁环锚链或者柔性绳;所述锚5采用铁锚。
23.所述药液桶2的端部固定在浮桶1端部内侧面上,药液桶2和浮桶1共用端部侧面,浮桶1两端的内侧分别固定有用于支撑渗透块3的固定环7,所述渗透块3采用圆柱体结构。
24.本实施例的水体浅表层施肥或施药装置使用时,把药物或肥料通过加药口投入药液桶,药物或肥料溶解在药液桶内的水中,盖好上盖后将整个装置放入水中;将浮桶系上锚链和锚,锚链长度略大于施药或施肥区水域的水深,锚抛入水底;打开排气阀,调节进水阀进入浮桶的水量,达到调节整个装置的入水深度,以渗透块刚好全部进入水面下为准,再关
好排气阀。
25.药物或肥料遇水溶解后通过渗透块缓慢释放到水体中;由于缓释块、药液桶和浮桶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浮力作用下,渗透块始终在水体浅表层,因此药液或肥料液能缓释到表层水体中。
26.本实用新型可以将药物或者肥料缓慢释放到水体浅表层中,在对水体浅表层的生物施肥时,能够延长肥料的作用时间,有效的促进有益生物的生长;在处理水体藻类污染时,药物作用时间长,不易沉降,水体浅表层的藻类能得到有效治理。
27.上述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体浅表层施肥或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浮桶和药液桶,所述浮桶与药液桶均为轴线水平设置的圆柱体结构,所述药液桶固定在浮桶内部,药液桶顶部连接有与药液桶内腔连通的加药通道,加药通道从浮筒顶部穿出,加药通道的顶部为加药口,加药口上设有顶盖,所述药液桶的两端分别贴合在浮筒两端的内壁面上,所述药液桶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渗透块,渗透块从依次从药液桶、浮桶的端部穿出,渗透块的一端与药液桶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浮桶外的空间连通,渗透块为陶瓷或钛粉渗透过滤器,所述浮桶上设有进水口,所述浮桶的底部通过锚链连接有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浅表层施肥或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桶的端部固定在浮桶端部内侧面上,药液桶和浮桶共用端部侧面,浮桶两端的内侧分别固定有用于支撑渗透块的固定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浅表层施肥或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块采用圆柱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浅表层施肥或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桶的直径为浮桶直径的60%
ꢀ‑ꢀ
95%,药液桶固定在浮桶内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浅表层施肥或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桶的进水口上设有进水阀,进水口位于浮桶的下部;所述浮桶的上部设有排气口,排气口内设有排气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浅表层施肥或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采用尖端朝上的锥形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浅表层施肥或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桶的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扣环,所述锚链的上端固定在扣环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浅表层施肥或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链采用铁环锚链或者柔性绳;所述锚采用铁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体浅表层施肥或施药装置,其包括浮桶和药液桶,浮桶与药液桶均为轴线水平设置的圆柱体结构,药液桶固定在浮桶内部,药液桶顶部连接有与药液桶内腔连通的加药通道,加药通道从浮筒顶部穿出,加药通道的顶部为加药口,加药口上设有顶盖,药液桶的两端分别贴合在浮筒两端的内壁面上,药液桶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渗透块,渗透块从依次从药液桶、浮桶的端部穿出,渗透块的一端与药液桶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浮桶外的空间连通,渗透块为陶瓷或钛粉渗透过滤器,浮桶上设有进水口,浮桶底部通过锚链连接有锚。由于渗透块、药液桶和浮桶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浮力作用下,渗透块始终在水体浅表层,药液或肥料液能缓慢释放到浅表层水体中。到浅表层水体中。到浅表层水体中。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志大
技术研发日:2023.01.19
技术公布日:2023/5/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