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技术领域,种隧制作具体涉及一种隧道维修用保养车。修用
背景技术:
2.隧道是保养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种隧制作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修用水工隧道、保养市政隧道、种隧制作矿山隧道、修用军事隧道,保养隧道的种隧制作结构包括主体建筑物和附属设备两部分。主体建筑物由洞身和洞门组成,修用附属设备包括避车洞、保养消防设施、种隧制作应急通讯和防排水设施,修用长的保养隧道还有专门的通风和照明设备。
3.授权公开号“cn 107856686”记载了“一种具有定点停车功能的隧道维修车,基于铁路隧道维修列车实现,包括定位装置、工作台、行走驱动装置、钻机行走架、支护台、钻机、行走小车、工控计算机、升降机、测距编码器、千斤顶、夹紧装置和固定支架;定位装置设于铁路隧道维修列车车体上,液压千斤顶的底端固定在铁路隧道维修列车车厢内底面,夹紧装置设于千斤顶的顶端与工作台之间,工作台固定在铁路隧道维修列车的两节车厢之上,行走驱动装置安装在升降机底部,升降机通过行走驱动装置活动固定在工作台上;钻机行走架固定在升降机上;支护台安装在钻机行走架上;行走小车搭载钻机在钻机行走架上进行移动检修,工控计算机根据预存的隧道病害位置图结合定位信息,实现在铁路隧道维修列车到达隧道病害点时自动停车”4.上述专利可以有效的显著出定点停车的效果,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对隧道保养时,需要人工将水管对隧道内壁进行清理,从而效率较低且费时费力,较为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维修用保养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进行对隧道进行保养时,需要人工将水管对隧道内壁进行清理,从而效率较低且费时费力,较为不便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隧道维修用保养车,包括:
8.保养车本体;
9.安装座,固定连接于所述保养车本体内;
10.保养设备,所述保养设备包括:
11.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座的下内壁;
12.转盘,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
13.转动座,固定连接于所述转盘的上端;
14.第一摆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座的一侧端;
15.第二摆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摆动杆的上端;
16.水盒,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摆动杆的一侧端;
17.连接条,固定连接于所述水盒的一侧端;
18.两个喷水条,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条的两侧端;以及
19.毛刷,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条的一侧端。
2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转动座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架,所述第一摆动杆的一侧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架的上端,所述第二摆动杆的一侧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摆动杆的一侧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架,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架的一端。
2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安装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稳定环,所述转盘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转动连接于转动环的圆周表面。
2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保养车本体内固定连接有抗压垫,所述抗压垫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放置台,所述保养车本体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防溅管,所述第一导管固定连接于水箱,所述第二导管固定连接于水箱的一侧端。
2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保养车本体内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固定连接于水盒的一侧端,所述第一摆动杆与第二摆动杆的一侧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2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水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所述保养车本体内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导水管。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6.1、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二气缸抬起第二摆动杆,同时运行第一气缸抬起毛刷,再运行水泵对水盒内导入水,通过运行电机带动转动座对隧道内壁进行清理,在进行对隧道保养时,无需人工将水管对隧道内壁进行清理,从而有效增加效率,更加便捷的效果。
27.2、本方案,通过设置在保养车本体内的放置台,可对毛刷进行放置的效果,通过设置在保养车本体内的水箱,可对清洗水进行放置的效果,通过设置在保养车本体一侧的排水管,可将保养车本体内水导出,减少保养车本体内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2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立体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爆炸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转动座的爆炸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立体图。
33.图中:1、保养车本体;2、水箱;3、导水管;4、排水管;5、毛刷;6、转动座;7、防溅管;8、水泵;9、第一导管;10、喷水条;11、水盒;12、第二导管;13、固定块;14、放置台;15、抗压垫;16、连接条;17、安装座;18、电机;19、稳定环;20、转动环;21、第一摆动杆;22、第二摆动杆;23、第一气缸;24、第一转动架;25、第二气缸;26、第二转动架;27、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实施例1
36.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7.一种隧道维修用保养车,包括:
38.保养车本体1;
39.安装座17,固定连接于保养车本体1内;
40.保养设备,保养设备包括:
41.电机18,固定连接于安装座17的下内壁;
42.转盘27,固定连接于电机18的输出端;
43.转动座6,固定连接于转盘27的上端;
44.第一摆动杆21,转动连接于转动座6的一侧端;
45.第二摆动杆22,转动连接于第一摆动杆21的上端;
46.水盒11,固定连接于第二摆动杆22的一侧端;
47.连接条16,固定连接于水盒11的前侧端;
48.两个喷水条10,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条16的左右两侧端;以及
49.毛刷5,固定连接于连接条16的前侧端,连接条16的宽度和毛刷5的宽度相匹配,连接条16内部开设有连通水盒11和喷水条10上的喷水孔的通孔。
50.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摆动杆21下端的第二气缸25支撑起第二摆动杆22,同时运行第一气缸23抬起毛刷5,再运行保养车本体1下内壁的水泵8对水盒11内导入水,通过运行电机18带动转动座6可对隧道内壁进行清理,无需人工将水管对隧道内壁进行清理,起到了清洗更加便捷的作用,通过设置在保养车本体1一侧内壁的放置台14,起到了可对毛刷5进行放置的作用,通过设置在保养车本体1一侧内壁的水箱2,起到了可对清洗水进行放置的作用,通过设置在保养车本体1一侧端的排水管4,可将保养车本体1内水导出,起到了减少保养车本体1内水的作用,通过设置在水箱2上端的导水管3,起到了可对水箱2内导入水的作用,通过设置在保养车本体1下内壁的抗压垫15,起到了对放置台14进行防护抗变形的作用,通过设置在第二摆动杆22一侧端的固定块13,起到了可将第二导管12进行固定安装的作用,通过设置在转盘27下端的转动环20,在稳定环19内转动,起到了可稳定转动座6转动的作用,通过设置在保养车本体1下内壁的安装座17,起到了可将电机18进行安装的作用,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具体使用何种型号的水泵8、电机18、第一气缸23和第二气缸25由熟悉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自行选择,且以上关于水泵8、电机18、第一气缸23和第二气缸25可通过外在电源连接属于现有技术,本方案不做赘述,本设施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第二导管12的长度。
51.具体的请参阅图2和图3,转动座6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架26,第一摆动杆21的一侧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气缸25,第二气缸25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架26的上端,第二摆动杆22的一侧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气缸23,第一摆动杆21的一侧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架24,第一气缸2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架24的一端。
52.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第一摆动杆21一侧端的第二气缸25,起到了可带动第一
摆动杆21进行摆动,方便第一摆动杆21进行折叠的作用,通过设置在第二摆动杆22一侧端的第一气缸23,起到了可对毛刷5进行收纳的作用。
53.具体的请参阅图3,安装座1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稳定环19,转盘2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环20,转动环20转动连接于转动环20的圆周表面。
54.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转盘27下端的转动环20,在稳定环19内转动,起到了稳定转盘27转动的作用。
55.具体的请参阅图2,保养车本体1内固定连接有抗压垫15,抗压垫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放置台14,保养车本体1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4,排水管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防溅管7。
56.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保养车本体1下内壁的抗压垫15,起到了可减少放置台14造成变形的作用,通过设置在抗压垫15上端的放置台14,起到了可对毛刷5进行放置的作用,通过设置在保养车本体1一侧端的排水管4,起到了可对保养车本体1内的水进行排出的作用。
57.具体的请参阅图2,保养车本体1内固定连接有水泵8,水泵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12,第二导管12固定连接于水盒11的一侧端,第一摆动杆21与第二摆动杆22的一侧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
58.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保养车本体1下内壁的水泵8,起到了可控制水箱2内水流动的作用,通过设置在第一摆动杆21下端的固定块13,起到了可将第二导管12进行固定安装的作用。
59.具体的请参阅图2,水泵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9,保养车本体1内固定连接有水箱2,水箱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导水管3,第一导管9固定连接于水箱2,所述第二导管12固定连接于水箱2的一侧端。
60.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保养车本体1下内壁的水箱2,起到了可对清洗水进行收集的作用,通过设置在水箱2上端的导水管3,起到了可对水箱2内导入水的作用。
6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运行电机18带动转盘27转动,再运行第二气缸25,通过运行第一气缸23,同时运行水泵8将水箱2内的水,通过喷水条10喷出,抬起毛刷5对隧道内壁进行清理,本设备通过设置第二气缸25抬起第二摆动杆22,同时运行第一气缸23抬起毛刷5,再运行水泵8对水盒11内导入水,通过运行电机18带动转动座6对隧道内壁进行清理,在进行对隧道保养时,无需人工将水管对隧道内壁进行清理,从而有效增加效率,更加便捷。
6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